余观今日天下,佛法横流,如洪涛溃堤,浸蚀国本。每登高台,望长安城郭,寺宇林立,钟磬不绝,而民田荒芜,壮丁剃度为僧,不复耕织,余心忧如焚。昔孔子云:“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”今邪说惑众,弃父母之养,绝嗣续之伦,此非大害乎?余为太史令,掌天象历法,岂能袖手旁观?天道昭昭,日月运行,本乎阴阳之序,而佛法妄言轮回,乱人视听,实为祸根。
忆武德七年,余首上《请废佛法表》,冀高祖皇帝明察。然朝堂之上,多附佛之徒,或谓余悖逆,或笑余迂阔。余虽孤身,未尝稍屈。孟子曰:“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”余持此志,夜不能寐,独坐书斋,抚卷长叹。圣贤之道,在正人心、兴礼乐,今反为浮屠所蔽。若任其滋蔓,国将不国,民将不民。余宁效比干剖心,亦不负先圣遗训。
然谏言未纳,谤议日深。余尝见百姓倾家供佛,饿殍遍野,而僧侣坐享供奉,不事生产。此情此景,如刀割余心。天象有异,岂非上天降罚?余虽知势孤力薄,然志不可夺。后屡谏太宗,至死不渝。若余生不得见正道复明,死当为厉鬼,以警后世!
傅奕
武德七年秋
(真实历史背景:傅奕(公元554年—639年)是唐朝初年著名天文学家、历法学家,曾任太史令。他一生坚持反佛立场,主张回归儒家思想。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,傅奕向唐高祖李渊上书《请废佛法表》,强烈批判佛教盛行导致社会凋敝、经济衰退,呼吁废除僧侣特权。尽管未被采纳,他的谏言引发了朝野震动,并影响了后世反佛思潮。傅奕晚年仍多次上书,其著作《高识传》等延续了这一立场,体现了唐代儒佛之争的深刻历史背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