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禁城CEO:大清破产保护第一人

若将紫禁城比作一个公司,慈禧太后大约是最精通“职场生存学”的终极高手。她深谙“保位子”高于“保江山”的硬道理,将大清帝国视作家族企业,而自己就是那永不退休的执行总裁。

她的“垂帘听政”堪称绝妙:前方有皇帝充当门面,她则稳坐后方遥控,如现代企业远程办公之先驱。她深知“权柄”即饭碗,光绪帝若想“维新变法”重组公司结构,无异于动了她的核心利益。于是戊戌政变,六君子于菜市口问斩,光绪被软禁瀛台,如同企业里空降高管被踢出核心群聊,慈禧总裁以雷霆手段维护了“办公室政治”的绝对安全。

庚子年更是她“职场生涯”的惊险巅峰。她轻信义和团这些“临时外包团队”刀枪不入的神话,悍然向八国“客户”宣战,仿佛在公司群里群发“老子不干了”的辞职信。然而八国联军入京,她仓皇西逃,狼狈如逃难职员。事后,她竟能迅速调整“公关策略”,将责任推卸给“临时工”义和团,自己反成了“受蒙蔽的善良领导”。如此危机公关之“圆滑”,堪称古代版推卸责任集大成者。

她最拿手的便是用“割肉”去“止损”。甲午惨败,割辽东、台湾,赔款二亿两白银,如同为亏损项目签下高息贷款;庚子国难后,《辛丑条约》四亿五千万海关银的赔款,无异于大清签下史上最贵的“违约金”。这些“资本”的流失,只是她保住权力宝座“核心资产”所付出的“合理成本”。她目光所及,唯剩紫禁城这一方天地;国家命脉,不过是她维持奢侈开支“公司福利”的提款机。

慈禧太后的一生,将“个人利益最大化”的职场信条发挥到极致。她以令人叹服的权术,在帝国权力核心屹立近半个世纪不倒,代价却是整个国家的血泪与尊严。

人物简介:
慈禧(1835—1908),叶赫那拉氏,咸丰帝妃嫔,同治帝生母。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,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,形成“两宫垂帘,亲王议政”格局,开始实际掌控清廷最高权力。1884年罢免恭亲王,独揽大权。此后历经同治、光绪两朝,通过“听政-训政-归政”循环维持权力,始终是清王朝的实际最高决策者,统治中国长达四十七年。其统治期间,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、中法战争、甲午战争、戊戌变法、义和团运动、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重大事件,国力急剧衰落,内忧外患空前严重。1908年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,谥号“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