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乾隆爷还在御花园里悠然踱步,欣赏着他那”十全老人”的盛世光景时,他万万想不到,自己最宠信的大臣和珅,早已将手伸向大清国库——正精心编织一张覆盖朝野的庞大贪腐网络,其规模之大、影响之深,堪称清代贪腐之最。
这位权臣深谙权力运作之道。他通过非正式渠道大肆受贿,《啸亭杂录》记载其卖官鬻爵,将官职视作交易筹码;收受珍宝则讲究门道,连”雅贿”都分门别类,清单罗列得细致入微。在他的操控下,朝中权钱交易之风盛行,贪腐之气弥漫官场。
和珅更善于培植党羽。他不仅自己贪得无厌,更构建了一套利益输送体系:心腹家奴如刘全,充当其爪牙;各地督抚则争相攀附,定期进献;连府中下人都被利用来打探消息,形成一张盘根错节的权力网络。这庞大的关系网令人瞠目,其运作之周密,在当时无人能及。
这位权臣最令人称奇的是其敏锐的政治嗅觉。当乾隆委派他查办李侍尧贪污案时,他一边严惩李侍尧,一边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力网络。当有人上书弹劾他时,他立即动用权势打压对手——其排除异己的手段之狠辣,在当时的官场实属罕见。
然而和珅终究犯下致命错误:他的全部权势都依赖于乾隆帝的宠信。当新君嘉庆登基,这位权倾朝野的大臣顷刻间失去靠山——昔日构建的权力网络,在皇帝一纸查抄诏书前土崩瓦解。他苦心经营的贪腐体系,终是覆灭于皇权的雷霆之怒下。
人物简介:
和珅(1750年—1799年),钮祜禄氏,满洲正红旗人。乾隆朝权臣,官至文华殿大学士、领班军机大臣,权势熏天,朝鲜使臣私下称之为”二皇帝”。其人机敏狡黠,长于理财逢迎,深得乾隆宠信。然其贪渎之巨,旷古未有。嘉庆四年乾隆驾崩后即遭抄家赐死,所抄家产估值相当清政府十余年财政收入(《清史稿》记2.2亿两,野史有8-11亿两说法),时谚”和珅跌倒,嘉庆吃饱”。其一生,可谓将权力的腐蚀性演绎到极致的一出黑色寓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