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观俯察

夜已深沉,大都司天台内烛火摇曳,铜壶滴漏声声入耳。案上《授时历》新稿墨迹未干,算筹、圭表、仰仪散落四周。明日便是面圣呈历之日,此刻心潮翻涌,竟不能成眠。

自至元十三年奉诏修历,四载寒暑,踏遍南北。河南登封观星台测影,四海测验二十七所,自极北铁勒至南海琼州,日影长短,星辰隐现,皆亲手校录。世人只见仪象精巧,却不知每一分寸刻度,皆是心血凝铸。昔人云”天道幽远”,然天行有常,岂容含糊?每念及此,胸中便似有火灼烧。

皇帝陛下雄才大略,重实测而黜空谈。当年进献漏仪,陛下抚掌赞曰:”此器精妙,非巧思不能成!”然历法关乎天命农时,朝中老臣犹守前朝旧历,言”成法不可轻改”。今夜抚摩新历算稿,指节不觉攥得发白——那些质疑声浪,那些”天象示警”的谶语,皆随铜漏滴答声在耳畔回响。

推开轩窗,见北斗垂于紫微垣,银河泻地如练。忽忆少年时随祖父观星于邢州野台,祖父指北辰言:”此天之枢也,万古不移。”而今新历测算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五刻,较旧历减二刻有余,日躔月离皆合天象。若此历得行,农桑不失其时,漕运不误潮汛…念及天下生民仰观天时之切,喉间忽哽。

烛花爆响,惊回神思。东方既白,该整肃衣冠入宫了。取过玉圭紧贴掌心,冰凉的触感令人清醒。这《授时历》之名,取自《尚书》”敬授人时”,若天假我愿,自当垂范后世。然天命幽微,圣意难测…唯愿此心昭昭,可对北辰。

**臣 郭守敬 谨志**
**颁历前冬月廿九 夜**

### **历史背景**
《授时历》于公元1281年(元至元十八年)正式颁行,由郭守敬主持编订。该历法创新运用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运行,确立回归年长度为365.2425日(与现代测算仅差26秒),废除上元积年法,开创天文实测结合数学推算的新范式。其精度领先世界三百余年,施行达364年,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。郭守敬为编历创制简仪、仰仪等十二种新仪器,建立27处天文观测站,最北至北海(约北纬63°),最南抵南海(约北纬15°),实测范围之广空前绝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