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上最冤傀儡:张邦昌的三十二天皇帝体验卡

历史翻书人惯常以墨汁淋漓的”汉奸”二字涂抹张邦昌。然而这评语未免太省事了些——若将此人一生摊平细看,分明是一卷荒诞不经的讽刺剧。

金兵铁蹄踏碎汴京,大宋天子成了俘虏。金人环顾四周,目光落在这位年迈的副宰相身上。于是乎,一柄利刃抵住脊梁骨,张邦昌的龙袍便这般被”请”上身。天下哪有如此憋屈的开国?登基大典竟似一场绑架,新皇宝座分明是张电椅!

当龙袍披上肩膀,这位”伪楚皇帝”登时陷入求生欲的狂澜之中。他慌忙将办公桌塞进后宫深处,屁股只敢挨着龙椅边沿,连龙椅都仿佛生了灼人的火,坐不踏实。圣旨上刻意用”手书”而非”诏书”,那玉玺沉重如烧红的烙铁,每一次落下都几乎烫伤他颤抖的手。最妙的是他竟将御座面向西方摆放——向着汴梁故土,向着被掳走的徽钦二帝,向着那点摇摇欲坠的忠心。这龙椅坐得战战兢兢,倒像是随时准备跳起来谢罪。

待金兵终于北撤,张邦昌立即遣使奉玺绶归政于赵构。那一刻他脸上必是卸下重负的轻松,心中大约浮起一丝侥幸的念头:此番还政,大约能抵过那三十余日身不由己的罪过?

他自以为聪明地演了一出”完璧归赵”,却忘了帝王心术深不可测。赵构登基后,只冷冷一笑:那龙袍你既穿过,便永远染上了颜色。一道圣旨赐下,张邦昌被诏数其罪赐死。他亲手归还的玉玺,最终碾碎了他的脖颈。这滑稽的忠诚表演,终以皇帝亲赐的绳索收场。

张邦昌的悲剧,本质上是帝王权力游戏中一个可悲的牺牲品。金人需要一具挡箭牌般的傀儡,宋室则需一个承接污名的替罪羊。他短暂称帝的三十二天,是被暴力按在龙椅上、又被暴力推下断头台的三十二天。这身不由己的”僭越”,竟成了他无法洗刷的原罪。

当历史需要替罪羊时,真相的细节便模糊不清了。张邦昌的冤屈,不在于他全然无辜,而在于他承受了远超其实际罪责的万世骂名。他一生最大的罪过,竟是没能像一个真正的英雄那样死去——他选择了屈辱地活下来,又被迫穿上那件注定成为寿衣的龙袍。这出荒诞剧落幕时,舞台中央只留下一个被皇权碾碎的名字。


张邦昌(1081年—1129年),字子能,北宋末年大臣。靖康之耻中,汴梁陷落,二帝被掳。金人为统治中原,于1127年3月强行册封张邦昌为”伪楚”皇帝。张邦昌称帝仅32天,期间不立年号、不御正殿,金兵北撤后立即遣使奉玺绶归政于康王赵构(宋高宗),并伏地痛哭请死。然宋高宗即位后,迫于舆论压力,以僭逆之罪将其诏数赐死。一生进退,皆在刀锋之上行走,终成乱世祭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