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东城下

辽东城下的硝烟刺痛朕的双目。三十万儿郎的血,浸透了这片异乡的土地,也灼烧着朕的心。朕看得见!那些倒伏的尸体,那些折断的旌旗,那些散落的甲胄…像一张巨大的、嘲讽的网,兜头罩下。婴阳王高元那个蛮夷酋首,竟敢…竟敢如此!

朕的手在抖,不是因为恐惧,是恨!是怒!是这彻骨的冰寒!朕倾举国之兵,自涿郡启程,千帆竞渡,万乘雷动,何等气魄!朕要踏平高句丽,将这不臣之地尽收大隋版图,成就远超秦皇汉武的伟业!朕要这辽东,成为朕万世功业的又一块基石!朕要天下人看看,朕杨广,是真正的天命之主!

可为何…为何会如此?!兵部尚书段文振临终前的谏言,萨水之败后诸将仓皇败退的狼狈…不,朕没有错!朕的方略天衣无缝!是这些庸才!是这些将领无能,士卒懈怠!是那该死的天气,是辽水…是天不助朕!

朕想起临行前,站在涿郡城楼,望着连绵的营帐,蔽日的旌旗。朕意气风发,挥毫写下《纪辽东》——“辽东海北翦长鲸…” 那时心中涌动的,是囊括四海的豪情,是超越高祖(隋文帝)功业的万丈雄心!朕开运河,凿驰道,建东都,巡塞北,通西域…哪一件不是泽被万世的大功业?区区高句丽,蝼蚁撼树尔!

然而此刻…秋风依旧肃杀,吹在脸上,却只带来血腥和失败的腐臭。脚下这片泥泞,仿佛要将朕的雄心壮志、朕的帝王威严,连同这身明黄的龙袍一起,深深陷进去。朕能感觉到,身后那些败军之将,那些幸存的士卒,他们的目光…不再是敬畏,是麻木?是怨怼?还是…恐惧?对朕的恐惧?不!朕是天子!朕的威严不容置疑!

心口一阵绞痛。这辽东的寒风,似乎比大兴城(长安)最冷的冬夜还要刺骨。朕知道,朝中那些腐儒,那些门阀世家的老朽,此刻定在窃窃私语,甚至弹冠相庆!他们巴不得看朕的笑话!他们懂什么?他们只知守成,只知苟安!朕要的是万国来朝,是亘古未有的宏图!些许挫折…对,只是挫折!朕还有百万大军,还有大隋的根基!

朕猛地攥紧拳头,指甲深深陷入掌心。痛楚让朕清醒。朕不能倒在这里!一次失败算什么?当年汉高祖尚有白登之围!朕要重整旗鼓!朕要调集更多的兵马,更多的粮秣!高句丽…朕一定要踏平它!用高元的头颅,用整个高句丽的臣服,来洗刷今日之耻!朕要让天下人知道,朕的意志,便是天意!顺之者昌,逆之者…亡!

可…为何这北地的风,竟吹得朕眼眶有些发酸?眼前这如血的残阳,映照着尸山血海,也映照着…朕心底深处一丝从未有过的、冰冷的裂隙?不!幻觉!是硝烟迷了眼!

朕深吸一口气,挺直了脊背。帝王,没有软弱的资格。这耻辱,必须以十倍、百倍的胜利来偿还!辽东,等着朕!朕还会回来的!下一次,定要尔等…片甲不留!

> **大业八年秋七月丙戌,萨水惨败后,御笔于辽东行在**
> *(说明:此为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八年(公元612年)第一次亲征高句丽,在辽东城下遭遇惨重失利后,于行军大营中所书内心独白。此役隋军损失惨重,元气大伤,成为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之一,亦为杨广一生功业蒙上巨大阴影。)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