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问四川何物最令人难忘?答案自然是那口麻辣鲜香。可曾想,三百多年前的张献忠,竟差点将这味道从历史中彻底抹去——他险些将蜀地煮成了一锅无主汤底。
这位乱世里的“大西集团CEO”,创业路径堪称血腥独特。入川之前,他尚是个精打细算的“盗匪”,抢掠之余亦懂得休养生息,颇具“成本意识”。可一旦拿下天府之国,便如投资人拿到天量融资,迅速烧起钱来——当然,烧的却是人命。
“江口沉银”那场溃败时的资产抛售,千船金银沉入江底,仿佛向世界宣告:此等“资源过剩”,何须吝惜?他接着施行史料记载的“除城尽剿”政策——川中人口须由他重新“优化”。屠刀所至,竟使“千村薜荔人遗矢”,其手段之“高效”,其目的之疯狂,宛如一场骇人听闻的“人口结构重组”。据《蜀碧》记载,其直接屠杀约百万之众。
他尤其热衷制造“视觉奇观”:人头堆成山,美其名曰“京观”;男女老幼被驱赶入水,美其名曰“淘洗”;甚至亲手在青城山题写“天杀星”三字,仿佛要争当人间地狱的注册商标。这些行径,分明是企图用极致的恐怖,粉饰其统治的虚弱根基。
他留下的传说中“七杀碑”,堪称史上最差雇主宣言:“天杀、地杀、人杀、物杀、神杀、鬼杀、我杀”——七重杀意,层层递进,竟将杀人升华成了美学与哲学。此碑若立于今日人力资源部,恐怕连最麻木的HR也要惊掉下巴。碑文结尾更添“不杀还杀”的荒诞逻辑,像极了一个失败CEO在年终总结时,将业绩暴跌归咎于“用户不够忠诚”。
他的“管理才能”更是令人啼笑皆非。大西政权内,臣子们晨起上朝,需与家人作生死诀别;一日之内,竟能因他一时喜怒处死数十名官员。如此“扁平化管理”,真正实现了“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”的高效沟通。当清军铁蹄迫近成都,他竟下令焚毁城池,连自己的“总部大楼”也付之一炬,上演一出彻底的“焦土政策”,堪称创业失败者清盘的终极行为艺术。
张献忠的“创业”生涯,最终证明了一个道理:纵使屠刀磨得再亮,人心终究不是账本上的数字。他倾尽毕生之力,试图以血为墨,书写自己的帝王功业,却只落得在历史废纸篓中,留下几页斑斑血痕。他那七杀碑的暴戾宣言,终究化作了川江流水下的沉默沉银,而沸腾在他屠刀阴影下的土地之上,三百年后,麻辣火锅的香气依旧升腾不息,飘荡不息。
他耗尽一生证明,暴君也会破产——以最彻底的方式。
人物简介:
张献忠(1606年-1647年),字秉忠,号敬轩,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,大西政权建立者。陕西定边人。崇祯年间起兵,自号“八大王”。1644年在成都称帝,国号大西,年号大顺。统治四川期间,施行严酷政策,史载屠戮甚众,致蜀地人口锐减。1647年,清军入川,张献忠率军抵抗时于盐亭凤凰山中箭身亡。其生平充满争议,既有反抗压迫的起义色彩,亦因手段酷烈而留下“屠川”的骇人历史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