烛影摇红夜

——贞观元年春夜于长安算学馆

烛泪堆红,算筹零乱。案头《缉古》草卷已积三寸,第三问”堤积求商”之题,竟困我旬月有余。窗外更鼓沉沉,铜壶滴漏声如刀剜心。

“方程推演七遍,何以立术皆谬?” 掷笔长叹时,袖风扫落竹筹,噼啪声惊破死寂。俯身拾起散乱算子的刹那,指尖忽地僵住——满地纵横交错的影,不正是堤堰斜剖之形?

热血骤然涌向颅顶!踉跄扑向素屏,提笔蘸透朱砂,就着烛影勾画堤体剖面。斜剖为堑!补隅为方!算珠在眶中乱迸,喉间滚出呜咽:”原该以截面定商功…前人岂欺我?” 狼毫在麻纸上疾走如飞,高次方程之形渐显,待最后一道”隅算”落定,骤觉双目刺痛。

抬头竟见窗纸透青,残烛早化赤龙盘绕灯台。抚着湿冷的墨迹低笑出声,笑着笑着忽以拳抵额。四十年探赜索隐,终窥得这通幽之钥。前朝《九章》先贤若在,可许孝通添此一笔?

算历博士臣孝通顿首
贞观元年三月廿七夜

**历史背景**:
王孝通(约580-640),唐代杰出数学家,官至太史丞。其所著《缉古算经》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,其中关于堤坝工程计算的”堤积求商”问题,开创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先河。本独白基于其《上缉古算经表》中”昼思夜想,屈指寻文,暗昧迷乎六道”的记载,还原其攻克三次方程关键难题的瞬间。此成果比阿拉伯数学家阿尔·花拉子米早两个世纪,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