萨达姆·侯赛因先生,当之无愧的历史舞台“终身成就奖”得主。他的一生,堪称一部恢弘又荒诞的剧作,每一幕都精心编排,每一个动作都极富张力。他不仅是主演,更是总导演兼总编剧,倾力奉献了一场令世界瞠目结舌的演出。
幕布拉开,萨达姆先生便为自己塑造了“巴比伦雄狮”的角色。他热衷以各种军装亮相,如同一位对戏服痴迷的演员,换装频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。他酷爱发表冗长演讲,言辞之间,仿佛站在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,向全世界宣告他的伟大。他更热衷于在巴格达各处竖起自己的巨大塑像,让那威严形象无处不在,好让臣民们时时刻刻仰视他们的主角。他这般形象塑造工程,如同执着于打造自己的巨幅海报,贴满了整个伊拉克的舞台。
这出戏自然需要配角。乌代和库赛兄弟,便是戏中令人胆寒的“暴虐系男二号”——乌代主管的奥委会实为虐囚中心,库赛则负责镇压什叶派起义。萨达姆先生对此似乎颇为欣赏,大概以为这能增加剧情的“张力”与“真实感”。
戏剧冲突自然少不了。萨达姆先生精心策划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戏码:两伊战争,如一场漫长而惨烈的武打场面,数十万生命沦为背景板,只为衬托他“地区霸主”的宏伟抱负;入侵科威特,则如一场突然而至的闹剧式插曲,他扮演了抢掠邻居财物的强盗,却最终引来了国际联合执法队的严厉驱赶。
他的道具组也屡屡制造麻烦。那80年代对库尔德人使用过的化学武器,与2003年传说中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”形成荒诞对照——前者造成哈拉布贾惨案,后者却只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。这场乌龙,堪称道具组史上最尴尬的失误之一。
高潮部分,当美军坦克轰鸣着开进巴格达,萨达姆先生这位主角的“艺术生涯”陡然转折。他从舞台中心瞬间遁入阴暗地道。当美军士兵将他从地洞中拖拽出来时,昔日不可一世的“雄狮”已然成了蓬头垢面的小角色。在充满程序争议的法庭上,他固执地重复着“伊拉克总统萨达姆·侯赛因”的台词,如同一台卡顿的复读机,执着地播放着早已失效的身份标签。这最后的倔强,竟也带有一丝荒诞的悲情色彩。
大结局在2006年岁末上演。绞刑架上的灯光惨淡而冰冷,行刑者们嘲弄的呼声清晰刺耳。萨达姆·侯赛因先生,这位用整个国家作舞台、用人民生命当道具的“伟大演员”,最终被他自己导演的这出残酷戏剧吞噬了。
他真正被绞死的,岂止是脖颈?是历史对其荒诞演出的最后审判,是对权力疯狂膨胀的终极嘲讽——那绞索勒紧的瞬间,是历史对一出荒诞剧的最终定谳。
萨达姆·侯赛因(1937-2006)简介: 伊拉克政治强人,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总统、总理、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及复兴党领袖。任内发动两伊战争(1980-1988),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(1990-1991)。其政权以高压统治、侵犯人权及发展疑似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闻名,1988年对库尔德人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哈拉布贾屠杀。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被美军推翻,藏匿数月后被捕。经存在程序争议的伊拉克特别法庭审判,于2006年12月30日以反人类罪等罪名被处绞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