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集团破产总监:杨国忠的“绩效”人生

公元756年7月15日(天宝十五载六月丙申),马嵬驿。当愤怒的士兵们将杨国忠撕成碎片时,这位大唐帝国最后的“财务总监(判度支)”兼“人力资源总监(吏部尚书)”,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深刻理解了“绩效”二字的沉重含义——只可惜,理解得晚了些。

这位杨总监的崛起,堪称一场盛唐职场奇迹:他原本只是个蜀地小吏兼职业赌徒,赌桌上的本事娴熟,却竟也成了日后管理帝国财政的奇异伏笔。堂妹杨玉环在深宫里轻轻一蹙眉,他便如坐了火箭般直冲云霄。玄宗皇帝半眯着眼睛,如同一位昏昏欲睡的董事长,竟将偌大一个帝国交到了这位“裙带关系学”博士手中。

杨总监的“开源节流”方案惊世骇俗。他目光如炬,发现百姓口袋里尚有余钱,便如同一个亢奋的剁手节策划者,发明了“白条征税法”——今年预征明年税,明年预征后年税,层层叠加,层层盘剥。史书含蓄道:“厚敛以怒天下”,翻译成现代职场术语便是:以极限KPI压榨员工,最终引爆了集团史上最大的“劳资纠纷”——安史之乱。

他处理异己的手段更是别具一格。王忠嗣、哥舒翰等“老员工”纷纷“被优化”,安禄山这匹“狼性十足”的“区域经理”因长期藩镇割据与中央削藩政策激化矛盾而叛乱。杨总监在朝堂上如同一位固执的财务审计官,只认账面数字,全然不顾人心浮动、将校离心。他以为账本上多画几个零,帝国便当真固若金汤。当安禄山“市场部”的叛军铁蹄踏破潼关,杨总监的“盈利报表”瞬间化作了漫天飞舞的废纸,盛世大唐的骨架,终于被这荒唐的“财务优化”彻底压垮。

最绝妙的是,杨总监本人却还沉浸在一场自导自演的忠诚大戏里。叛军逼近长安之时,他竟能面不改色地宣称:“陛下勿忧,此乃禄山腹心,不日自溃!”——这荒诞的镇定,直如一位眼看公司即将倒闭,却仍忙着修改PPT美化曲线的“敬业”总监。

直到马嵬驿的士兵们冲上前来,杨总监的“忠诚”才被以最原始、最彻底的方式“验明正身”。这位曾经在帝国账簿上肆意挥毫的“铁算盘”,最终被愤怒的“股东”们愤怒清算。他那些精心编织的谎言、那些巧立名目的赋税、那些构陷忠良的奏章,在士兵们沾满泥土的刀锋面前,瞬间失去了所有“财务技巧”的魔法光泽。

杨总监的一生,为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这句古训添上了最为鲜活、也最为辛辣的注脚。他让一个伟大的帝国在短短数年间,从账面繁荣走向实质崩溃,其“效率”之高,令人叹为观止。他以赌徒的侥幸心理治理国家,最终也如所有输红眼的赌徒一样,赔上了自己,更赔上了整个盛唐的锦绣江山——堪称一场代价最为高昂的“职场事故”。


杨国忠(?—756年):
本名杨钊,唐朝蒲州永乐(今山西永济)人。
职场履历:

  1. 早年:蜀地小公务员,兼资深赌场爱好者。
  2. 天宝年间:凭借堂妹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实现“阶级跃迁”,火箭式蹿升。
  3. 核心职位:身兼御史大夫、判度支(财政部长)、中书令(宰相)等要职,集财政、人事、行政大权于一身,成为玄宗后期实际掌权者。
  4. “业绩亮点”:
    • 发明“白条征税法”,预征租调,竭泽而渔,民怨沸腾。
    • 排挤打压王忠嗣、哥舒翰等能臣良将。
    • 与安禄山矛盾激化,催化安史之乱爆发。
    • 潼关失守后,力主玄宗仓皇弃都西逃。
  5. 离职方式(死亡): 公元756年7月15日(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六月丙申),随玄宗逃亡至马嵬驿(今陕西兴平西),在士兵哗变中被乱刀砍死,尸体遭肢解。
    历史定位: 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推手之一,其专权误国、贪婪昏聩,被视为安史之乱爆发及唐帝国迅速崩塌的重要催化剂。其名“国忠”,与其所作所为形成极具讽刺意味的历史对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