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长河中的宦官,犹如被刻意忽略的暗角生物。他们时而被塑造成祸国殃民的妖孽,时而被粉饰为忠心耿耿的忠仆。但高力士呢?他既非妖孽,也非忠仆,他本质上是个“专业主义”的奴仆——一位大唐王朝最顶级的危机公关专家兼背锅大师。
高力士的“专业主义”首先体现在服务的“精致化”上。当玄宗喉咙发痒欲咳时,他总如魔术师般及时奉上丝帕,其姿态之优雅、时机之精准,堪称“皇家痰盂行为艺术”。据传他削梨技术高超,每次削梨都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,梨皮薄如蝉翼,连成一线,赢得玄宗由衷赞叹。这哪里是削梨?分明是“梨子外交”的巅峰展示!
他深谙权力传递的微妙艺术,那传递圣旨的双手,犹如精密仪器,将皇帝那喜怒无常的旨意转化为帝国运转的指令。他既不僭越,亦不怠慢,恰如一台精准的“皇家顺丰加急”,确保权力意志分毫不差地抵达目的地。李林甫、安禄山这些当朝“顶流”都曾在他面前俯首帖耳,连杨贵妃与其兄杨国忠拌嘴,也得靠他这位“御前金牌调解员”去和稀泥——这“和事佬”当得,连皇家家务事都得插一手,堪称大唐“情感热线”首席接线员。
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“专业素养”,莫过于替主子背锅的技艺。太子李亨(肃宗)受李林甫构陷,玄宗震怒之下要废储。高力士深谙皇家父子矛盾乃是帝国头等隐患,一句“陛下何必以父子间喜怒,而欲废三十年有功之太子乎?”巧妙将玄宗怒火引向李林甫,太子得以保全,帝国根基免于动摇。安禄山谋反野心昭然,玄宗却执迷不悟,高力士那句“权柄假人,孰能制之?”,如同精准投放的“危机预警”,可惜未能唤醒梦中人。待到马嵬坡前六军哗变,高力士奉玄宗之命缢杀杨贵妃并善后,将帝王那点不堪的懦弱与悔恨妥帖掩埋。其处理皇家“烂摊子”之娴熟,堪称古代版的“皇家公关危机处理大师”。
安史之乱的战火最终烧至御前,玄宗仓皇奔蜀,高力士不离左右。及至肃宗灵武登基,玄宗成了太上皇,高力士依旧忠心耿耿随侍还京。肃宗宠信的宦官李辅国,为彻底架空太上皇,率兵逼玄宗迁居西内。当此危局,高力士挺身而出,厉声叱喝李辅国“无礼”,其声威竟一时震慑住乱兵,为垂暮的玄宗保住了最后一丝尊严。虽然旋即被构陷流放巫州,但他以老迈之躯维护旧主尊严的最后一搏,倒显出几分古拙的悲壮。当他遇赦返京,途中闻玄宗驾崩的噩耗,竟至“面朝北,呕血而卒”于朗州——这份临终的“专业”哀恸,竟也成了他奴仆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高力士的“专业”,是奴役的极致境界。他深谙权力运行的密码,精于揣摩上意,善于化解危机,甚至能于大厦将倾时以卑微之躯为旧主挡一挡风雨。他毕生心血,尽数倾注于伺候一位帝王,其技艺登峰造极,其奴性也深入骨髓。他不是历史的弄潮儿,他更像是历史精心打造的一件工具,一件被磨砺得锋利、温润、无比趁手的工具。他的存在,让皇权的腐朽与虚弱,得以暂时披上一层精致得体的锦袍。
高力士,以奴仆之身,攀上权力之巅,却终究不过是大唐盛衰剧变中一个令人唏嘘的注脚——一个盛世的精致点缀,一个乱世的伶俐陪葬。他用尽一生诠释了奴仆的“专业”,却终究逃不过“尿壶”的命运:纵然镶金嵌玉,当主人内急之时,仍不免被拿来承接污秽,用毕即弃。
高力士(684年—762年): 本名冯元一,唐代著名宦官。祖籍潘州(今广东高州),幼时因家族牵连被阉割入宫,由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,遂改姓高。他凭借机敏与勤谨,深受唐玄宗李隆基信任,成为其心腹近侍,官至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齐国公,权势煊赫一时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随玄宗入蜀避难。肃宗即位后,随太上皇(玄宗)返回长安。后遭肃宗宠宦李辅国构陷,流放巫州(今湖南黔阳西南)。宝应元年(762年),遇赦还京,途中闻玄宗驾崩,悲痛呕血而卒于朗州,年七十八。代宗时追赠扬州大都督,陪葬泰陵(玄宗陵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