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宜观檐角的铜铃又在响了。长安的暮春总是这样,风里裹着柳絮,也裹着市井的闲言碎语。他们说我是荡妇,是妖道,是诗文里浸着毒汁的蛇。可谁又看见我袖中这双手,昨夜还在灯下为绿翘梳头?
绿翘啊…那个总爱偷戴我玉簪的小婢。她伏在花架下的模样,像极了我十四岁那年养死的白鹦鹉。血沾在青苔上竟是暗褐色的,原来人命和鸟命一样,泼在地上不过是一摊污迹。
补阙李亿当年弃我时曾说:”幼微,你太烈。”是啊,我偏要把诗文刻在道观粉墙上,偏要叫那些酸腐文人跪着求我批诗。可此刻镣铐磨着腕骨,才惊觉自己始终是笼中雀——先是李家的笼,再是咸宜观的笼,如今是京兆府狱的石笼。
温璋判斩的文书递到时,我竟在笑。这吃人的世道,先啃尽我的才名,再嚼碎我的痴心,最后连这副残躯也要碾作尘泥。也好,总强过在那些男人膝下承欢,强过对着铜镜数白发。
绿翘的尸身从后庭挖出来那日,满城牡丹开得滴血似的。我忽然记起及笄那年,母亲将我的诗稿投进火盆:”女儿家识得几个字便是祸根。”火焰卷着墨痕飞舞,像极了此刻牢窗外将熄的晚霞。
原来我这一生,早该在十五岁的火光里焚尽了。
鱼幼微绝笔
咸通十二年三月廿七夜
—
**历史背景**:
鱼玄机(约844-871),字幼微,晚唐著名女诗人。本为补阙李亿妾室,被弃后入长安咸宜观为道士。据《三水小牍》载,因疑婢女绿翘与客有私,笞杀之埋于后庭,事发后被京兆尹温璋判处死刑。此独白取材于其临刑前夕的心境,融合其现存诗作中”易求无价宝,难得有心郎”等悲慨意象,展现唐代才女在礼教桎梏下的精神困境与毁灭。据《唐语林》记载,温璋”性黩货敢杀”,任京兆尹期间以严酷著称,鱼玄机案成为晚唐轰动一时的女性悲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