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荥阳通守 张须陀)
帐外风雪如刀,刮得旌旗猎猎作响。火盆里残炭将尽,映着我这身沾满血污的旧甲。案上,荥阳舆图已被刀痕与血渍浸透。瓦岗贼众,李密竖子……竟将老夫逼至这般境地!
主上(杨广)远在江都,中原腹地,烽烟四起。我张须陀自大业七年提三尺剑荡平王薄,转战齐郡、东郡、长白山,大小百余战,哪一次不是以寡击众?那些啸聚山林的流民,起初不过是些活不下去的饥民啊……老夫的刀,砍过多少同胞的头颅?平了多少村寨?朝廷的催粮檄文一道紧似一道,可河南道的仓廪早就空了,地里连草根都刨尽了!老夫一面要弹压“盗匪”,一面要看着治下百姓易子而食!这身朝廷赐予的紫袍金印,重逾千钧!
今日荥阳城外一战……翟让鼠辈不足惧,可恨那李密!深沟高垒,诱我深入。老夫岂不知是计?但身后是荥阳城数万军民!若任贼寇合围,粮道断绝,满城皆成饿殍!老夫只能冲!带着帐下儿郎,像过去无数次那样,凿穿敌阵!可这次……突围后见将士被困,返身再战。瓦岗的人马,杀了一批,涌上来十批!那些曾经面黄肌瘦的农夫,如今眼中是刻骨的恨,是拼命的疯狂!老夫的刀……钝了。
风雪声里,隐隐传来伤兵的哀嚎,还有城头守夜士卒冻得发抖的跺脚声。明日……明日必是血战。老夫年过六旬,死何足惜?只是愧对陛下信任,未能廓清妖氛;痛惜帐下诸将,少年英雄,恐要随老夫葬身此地;更悲这中原大地,老夫一生征战,竟未能让它少流一滴血!主上啊……您可知这中原千里,已尽是烽烟?这大隋的江山,病入膏肓,岂是老夫一腔孤忠、几柄快刀能救?
罢了!明日披甲再战!纵然粉身碎骨,我张须陀,生是大隋的将,死,亦是大隋的鬼!只愿手中这口刀,倒下之前,多斩几个首恶,让这荥阳城,多喘一口气……风雪更急了。这夜,真冷啊。
**张须陀 绝笔
大业十二年十月 于荥阳军中**
—
**历史背景:**
张须陀(565年—616年),隋朝名将。大业十二年(616年),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壮大,围攻隋朝重镇荥阳。张须陀时任荥阳通守,率精兵救援。他虽素以勇猛善战闻名,曾多次击败农民起义军,但此战面对李密精心部署的埋伏(大海寺之战),陷入重围。张须陀奋力突围而出,但见部下仍被围困,又返身杀入敌阵救援,如此反复数次,最终力竭战死。他的死是隋末局势的重要转折点,标志着隋朝在中原腹地丧失了最得力的镇压力量,瓦岗军声势大振。其部下罗士信、秦叔宝等后投奔李世民,成为唐朝开国名将。张须陀的悲剧,深刻反映了隋炀帝统治末年社会矛盾激化、民心尽失、忠臣良将亦无力回天的困局。文中所述风雪围城、孤忠死战的情景,贴合史实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