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压着秦淮河水,我独坐水阁,案上放着一纸朱批的榜文。窗外画舫的笙箫隔着水汽飘来,竟有几分前朝旧曲的调子。伸手欲研墨,指尖触到冰凉的砚台,忽想起那年香君血溅桃花扇时,这方端砚正盛着她调胭脂的银露。
那年我在媚香楼上击节高歌《却奁》,满座衣冠皆赞侯公子清流风骨。复社同窗将《留都防乱公揭》递到我手中时,砚池里的松烟墨泛着青玉般的光泽。可如今这汪墨汁…(指尖蘸起浓黑)浑似孝陵卫城砖上经年的苔藓。
前日过贡院见新贴的告示,满纸”大清顺天乡试”字样刺得人眼疼。我竟取了那卷子来写!笔锋落处全不成章法,墨团污了七道策论。恍惚间听得身后嗤笑,转头却见史阁部残破的蓝布袍在梁间飘荡。当年扬州城破,我躲在粪窖里逃命时,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要对着建虏称臣?
(突然抓起案头《壮悔堂集》手稿)这些字句算什么?钱牧斋尚能携柳如是隐居红豆庄,吴梅村还能用”冲冠一怒”遮羞,我侯朝宗连仿作《哀江南》的残句都凑不齐!香君在栖霞山道观里捧给我的茶盏,怕也盛不下这秦淮河半勺浊水。
砚中墨迹渐渐干涸,窗外不知哪个歌女在唱:”商女不知亡国恨…”手指猛地攥紧,羊毫笔管”咔”地折断。碎木刺进掌心,这痛楚倒比礼部送来的举人衣冠更真切几分。
侯方域 泣书
顺治十年癸巳秋
—
**历史背景:**
侯方域(1618—1655)为明末复社四公子之一,1644年明亡后辗转抗清。1653年迫于清廷压力参加顺天乡试中副榜,时人讥为”两朝应举侯公子”。其晚年筑壮悔堂反思生平,此独白虚拟于中举后心理崩溃时刻。史载侯方域次年即郁悒而终,临终焚毁与清廷往来书札,其挚友徐作肃在《壮悔堂文集序》中痛陈朝宗之悔甚于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