献纸心声

今夕,吾持此薄纸,立于宫阙之下,心潮翻涌,如江河奔流。陛下明诏,命吾献新物,此乃吾毕生心血所凝。忆昔年少入宫,为阉竖之身,常感卑贱,然天恩浩荡,赐吾修习典籍之机。竹简沉重,帛书昂贵,民间疾苦,吾每见之,心如刀绞。遂潜心研习,取麻头、敝布、树皮,反复捣制,终得此纸。轻薄如蝉翼,洁白似雪,书字其上,墨迹清晰,不复往日之繁难。

然吾心岂无惧?宫廷之内,权谋暗涌,吾虽居高位,若此物不为所用,反遭讥讽,岂不辱没先帝恩典?更忧天下士子,若纸难推广,知识仍锁于高门,百姓何以开蒙?吾虽身残,志在济世,此纸若成,或可传文千古,惠及后世。思及此,热血沸腾,又恐功亏一篑。昔在桂阳故里,见乡民劳苦,竹简难负,吾立誓改之。今朝奉诏献纸,非为功名,乃报陛下知遇,偿黎庶之愿。

纸在掌中,轻若无物,却重逾千钧。吾知此物一出,或将变革书写,然吾命如浮萍,随波逐流。若得天眷,纸传四海,吾死亦无憾矣。

蔡伦
元兴元年

**真实历史背景**:蔡伦(约50-121年),字敬仲,东汉桂阳郡(今湖南郴州)人,宦官出身。公元105年(汉和帝元兴元年),他向皇帝献上改进的造纸术,利用树皮、麻头、破布等廉价原料制成纸张,取代了昂贵的竹简和帛书。这一发明极大地降低了文字记录的成本,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,被后世誉为“造纸术之父”。蔡伦因此被封为龙亭侯,但晚年因卷入宫廷斗争,于公元121年被逼自杀。他的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