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自幼失怙,飘零于世,幸蒙智积禅师收留于竟陵龙盖寺,初识茶味,便觉此物清雅,能涤尘虑。其后游历江南诸地,跋山涉水,访名泉、寻佳茗,凡三十余载。今日坐于湖州苕溪草庐,烛影摇红,墨香未散,终将《茶经》书稿合卷。手抚素纸,心潮翻涌——此非余一人之功,乃天地之灵、草木之精,借我之手以传世。
忆幼时,寺中汲水煎茶,禅师尝言:“茶道在清心,非止口腹。”余不解其深意,只知茶汤入喉,苦涩回甘,似人生百味。后辞寺远行,每至一处,必访茶农、品泉源。或遇风雪蔽途,饥寒交迫;或得乡人赠茶,暖意盈怀。茶之于我,非嗜物,乃知己——它不言不语,却伴我度过孤旅长夜,抚平思乡愁绪。今书成,字字皆心血,如采茶时指尖染绿,永难褪去。
然余心岂无憾?书卷虽就,茶道无穷。世人或谓余痴,笑我弃仕途、远尘嚣,独守一壶清茗。可茶中自有乾坤:煎水之候、择器之精、品饮之序,皆合天道。余不求名显,唯愿此书能启后学,令茶香不绝于华夏。烛烬泪垂,草庐寂寂,忽闻窗外秋虫低鸣,似贺此成。茶烟袅袅,余心已随香远游——此生足矣。
陆羽 唐建中元年 秋(时年47岁)
—
**历史背景**:陆羽(733年-804年)是唐代著名茶学家,被誉为“茶圣”。他于唐德宗建中元年(公元780年)完成《茶经》,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茶的专著,内容涵盖茶树栽培、制茶工艺、品饮方法等,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。陆羽一生漂泊,以茶为伴,此书成于湖州苕溪草庐,标志着他毕生心血的结晶,对后世茶道发展影响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