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697年的某天,大唐帝国最高权力中心内,武则天正进行一场特殊的“面试”。张易之昂首挺胸走进来,目光灼灼。他并非凭治国方略或文韬武略,仅凭借一副好皮囊与察言观色之能,便迅速通过了女皇陛下的“试用期”,成为御前红人。
张易之的“业务能力”可谓顶尖。他深知自己的核心价值在于“愉悦圣心”——他精研音律,笛声如清泉涤荡宫廷;更善修饰容颜,每日晨起对镜,宛如工匠雕琢珍品。史书含蓄记载他“侍奉无昼夜”,女皇陛下则官拜其麟台监,封恒国公(此为文学化比喻)。其“绩效考核”自然优异:家族鸡犬升天,财富堆积如山,其弟张昌宗亦因此被“内推”入宫,兄弟二人竟在女皇身边形成庞大势力。
然而张易之终究只是个“技术流”高手,却全然不通“职场政治”。他得意忘形之际,竟真将自己当成了帝国权力的合伙人。他公然插手朝政,排挤重臣,甚至残害李唐宗室。满朝朱紫在他眼中,不过是可以随意“优化”的“平庸员工”。他忘了,他这“御前总监”的职位,终究未列入大唐正式编制。
他最大的战略误判,是以为那龙床上的恩宠,便是永不褪色的“金饭碗”。当女皇陛下日渐衰老,他竟不知急流勇退,反在权力漩涡中愈陷愈深。他不懂:当权力开始计算成本,任何曾被视为珍宝之物,皆可瞬间沦为待弃的账目亏空。
神龙元年,当82岁的女皇重病在床,以诛二张为名的政变爆发。张易之兄弟被朝廷“裁员”的时刻终于降临。政变者冲入宫廷,他们手中那寒光闪闪的刀剑,恰似一纸残酷的“解聘通知”,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:无效资产。刀光闪过,张易之那颗曾经精心修饰的头颅滚落尘埃——曾经日日夜夜侍奉龙床的“业务骨干”,此刻竟成了帝国最冗余的库存。
张易之的“职场”悲剧,正是权力游戏最辛辣的讽刺:当你误以为靠谄媚之术便可窃据权力核心时,你早已被权力悄然标上了“一次性用品”的价签。这龙床之上,向来只容得下权力的永恒,却从不曾真正有过“打工人”的座位。
人物简介:
张易之(?—705年),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人物。与其弟张昌宗凭借姿容出众、通晓音律得幸于女皇武则天,官至麟台监,封恒国公。权势熏天,干预朝政,为武周后期炙手可热的权幸人物。神龙元年(705年)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,以诛二张为名逼迫武则天退位,迎唐中宗复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