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仿佛一个被效率主义附体的暴君,执着于以最快速度抵达权力顶峰,却全然不知,那些被他一脚踢开、砍倒、碾压的阶梯,恰恰是支撑他最终高度的基石。
陈友谅堪称史上最狠的”职场精英”:他”提拔”上司徐寿辉的方式,是派武士用铁锤敲碎了他的头颅。他”优化”竞争对手赵普胜的手段,是诬陷其谋反后一刀斩首。他”管理”部属的哲学,便是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”——这里的”小节”囊括了所有道德、信任与人命。
此人将乱世视为残酷竞速赛。1360年撕毁与朱元璋协议,突袭太平路;未待休整便倾巢攻应天(南京)。其决策如同偏执的快递员,只顾着疯狂刷新送达时间,却从未计算过包裹是否安然无恙,也从不关心签收人是否乐意接受。
龙湾之战(1360)中,他巨舰蔽江却忽视潮汐规律,结果在滩涂搁浅败退。鄱阳湖决战(1363)时,又因舰队机动性不足被火攻围歼——这恰是其重规模轻战略的终极审判。
陈友谅一生如同一个匆忙赶路的夜行人,只顾向前狂奔,却浑然不觉自己早已踏入深渊。他唯一无法”优化”的,恰恰是历史残酷的淘汰法则:当所有道路都被暴戾踏平,当所有人皆沦为工具,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,实则已陷入四面楚歌的泥沼。
这效率暴君用一生演尽了草根逆袭的悲壮荒诞剧——当后世的野心家们纷纷效法朱元璋的”厚黑学”时,陈友谅的幽灵则在历史深处发出讽刺的警示:狼性文化的终点,或许并非辉煌的宝座,而是自掘的深渊。当权术被奉为圭臬,人性便成了最奢侈的祭品。
陈友谅简介:
陈友谅(1320-1363),元末割据势力首领。出身沔阳渔家,曾为县衙小吏。趁元末乱世投奔徐寿辉红巾军,后杀徐寿辉称”大汉皇帝”。其势力一度为南方最强,然性多疑残暴,驭下严酷。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流矢身亡,其政权因统治残暴、部众离心而迅速崩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