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夜,营帐孤灯,我杜伏威独坐于此,心中如翻江倒海,久久难平。窗外风声呼啸,似万千冤魂在哭诉,又似江淮百姓的哀嚎。回想当年,我不过是个穷苦农夫,在隋帝暴政下,连口粗粮都难求。那时,我振臂一呼,聚众起义,从草莽中崛起。刀光剑影中,我们夺城池、安百姓,终在江淮割据,自立为吴王。那时节,将士欢呼,黎民拥戴,我曾以为这乱世能由我终结,开创一个太平天下。
可如今呢?唐军如狼似虎,兵锋直逼城下。我吴国虽拥众甚多,却内部分裂,粮草不济。若再顽抗,必是尸横遍野,百姓流离——这与我起义初衷何异?我本为救民于水火,岂能反成祸首?每思及此,心如刀绞,泪如雨下。那些跟随我多年的老兄弟,他们的血汗,难道要白流于此?
降唐之念,早已萦绕心头。唐朝遣使来劝,言辞恳切,许我富贵平安。可王位之尊,一旦拱手,便是永失。我杜伏威,从一介布衣到割据一方,何等不易!今夜,我抚摸着王服,指尖冰凉。这王服,曾是我儿郎们用命换来的荣耀,如今却成了枷锁。若为私欲,我必死战到底;可为了江淮苍生,我不得不低头。百姓何辜?他们只求一口饭食、一方安宁啊!
罢了,罢了。天明时分,我将亲书降表。前路茫茫,或遭猜忌,或得善终,但求天佑我民,免于兵燹。若我身死,能换得一方太平,也算不负此生草莽之志。只愿后世莫笑我懦弱——这乱世之中,割据梦碎,只为黎民活命。
杜伏威 于武德二年七月
**历史背景**:杜伏威(?-624年),隋末农民起义领袖,出身贫寒。618年在江淮地区割据,自立为吴王。619年(唐高祖武德二年七月),面对唐朝强大军事压力,为保全百姓免遭战乱,杜伏威投降唐朝,被封为吴王。后因唐朝疑其谋反,624年被召入长安,遭猜忌,被毒杀于长安。此独白基于其投降前夕的真实心境,反映其从起义英雄到归顺者的内心挣扎与责任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