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斯大林,不妨将他视为一个倾力打造庞大社会机器的工程师,以人类为实验素材的改造者。他麾下的国家,仿佛一个巨型实验室,而他则是那个执拗地施行着”人类改造计划”的统治者。
他笃信,只要设定好参数,人就能如钢铁般被熔铸、锻造。于是乎,数百万农民被强制迁移进集体农庄;旧日知识分子、政见相左者,则被当作”思想病毒”系统性清除。古拉格劳改系统成了他处理”异类”的庞大机构,超过1500万人曾被投入其中。
他的人际关系管理堪称”高效”。昔日战友,在他眼中不过是待处理的”系统冗余”。大清洗就如他冷酷地系统性清除党内异己——1936-1938年间,68万余人被处决,包括三分之二的苏共中央委员。他的人际圈,是靠着不断清除”异己”而保持”纯净”的。
当饥荒的阴影笼罩乌克兰大地,他推行的粮食征购政策加剧了灾难。1932-1933年间,乌克兰约有400万人死于饥荒,而粮食仍被源源不断运往城市和工业区。钢铁产量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300%,而田野上的呻吟被机器的轰鸣声完美覆盖。这哪里是”优化算法”?分明是血肉被填入熔炉的残酷。
斯大林尤其擅长”年终述职”。宏伟的五年计划报告里,工业产量突飞猛进,1937年钢产量达1770万吨,崭新工厂的烟囱如钢铁森林般矗立。至于那些在报表中被轻描淡写为”不可抗力损失”的数字——那些被”优化”掉的生命、被碾碎的家庭——则被精巧地归入了统计表格。他的KPI,是用数字涂抹过血迹的。
他最终留下了一个拥有原子弹、疆域辽阔的超级大国,一个为后来者留下无尽难题的庞大机器。在这部机器的核心,永远铭刻着一种冰冷的逻辑:为了所谓宏伟目标,个体不过是可替换的零件,牺牲不过是必要的燃料。那庞大钢铁巨兽的阴影,至今仍隐隐投射在历史的幕布之上。
斯大林(1878-1953):
- 出生: 1878年12月18日(旧历12月6日),格鲁吉亚哥里。
- 政治生涯: 早年投身革命,历经沙皇流放。十月革命后崭露头角。列宁去世后,通过激烈权斗,最终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(1920年代末)。
- 主要政策: 苏联高速工业化(重工业优先)、农业全盘集体化。
- 统治特点: 高度集权,大规模镇压(大清洗)。
- 执政成果: 将苏联推上超级大国之位,赢得二战”卫国战争”,但留下深远内部伤痕。
- 逝世: 1953年3月5日,莫斯科。
他的人生,堪称人类史上最庞大也最冰冷的社会改造项目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