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阮大铖的精神分裂简史
在明末文人谱系里,阮大铖是个诡异的存在——其人精神分裂之彻底,仿佛秦淮河的倒影:水面之上是才情斐然的戏剧家,水面之下却是一个媚骨伶俐的政治投机者。
他作剧之时,文思如春潮汹涌,笔下流淌着”才情足服上流”的华彩。那曲《燕子笺》里莺啼燕啭,字句间灵秀飞动,似有李商隐的魂魄附体,婉约处亦自有风骨。陈寅恪评其”词采精妙,冠绝当时”。然而舞台上的才情终究只是他的一张假面——当大幕落下,他立刻便如哈巴狗一般摇尾乞怜于权贵门前。他给魏忠贤呈上精心炮制的《百官图》等政治工具书;待魏阉倒台,他又转身跪拜于马士英膝下,膝盖上的青紫印记,竟成了他政治生涯最忠诚的勋章。
阮大铖的媚骨,实乃明末文人精神软骨病的一个绝妙标本。他行走在权力夹缝间,仿佛在演一出荒诞戏码:他每向权贵谄媚一次,便如同用剃刀削去一片人格,却又能于夜深人静时,在书斋中重新拼凑起一张文采斐然的假面。他谄媚的技艺如此精纯,竟使他在政治投机行当中,堪称状元之才!
他写下的《石巢四种曲》在文学史上留下隽永印记,而他在政治泥潭中翻滚的轨迹,却为南明小朝廷的崩溃狠狠加了一把推力。待清兵铁蹄踏破江南,他立刻又如同水蛭寻温血般攀附新主,摇身一变为清军的参谋,那副殷勤姿态,连新主子也为之侧目。奈何浙江衢州的背疽终于成了他最后献媚的祭坛——这政治投机者里的状元郎,竟在降清后不久突发恶疾而亡,用生命为”识时务者为俊杰”做了最后也是最荒唐的注脚。
阮大铖之”精神梅毒”,实乃晚明病入膏肓的士林风气的浓缩病灶。当礼义廉耻沦为随时可抛的脂粉,当诗书文章成了包裹媚骨的华丽戏服——这般人物的存在本身,恰是文化腐烂至骨髓时的自我嘲讽。
人物简介:
阮大铖(1587—1646),字集之,号圆海,安徽桐城人。明末戏曲作家、政治人物。天启年间依附魏忠贤阉党,崇祯朝名列”逆案”遭罢黜。南明弘光朝投靠马士英,任兵部尚书,大肆迫害东林、复社人士。清兵南下后降清,任清军参谋,行至浙江衢州突发背疽而死。著有传奇《燕子笺》《春灯谜》等,文采斐然,然人品卑污,向为士林所不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