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聘启示:晚清公司急需“铁腕”总经理一位

晚清公司,一个正急速滑向破产边缘的庞然大物,眼下正急需一位总经理。理想人选应当具备如下素质:精通权术运作,深谙职场厚黑学,拥有在风雨飘摇中牢牢掌握舵盘的本领——至于这艘船最终驶向何方,那倒不是首要问题。

慈禧女士,正是这样一位“杰出”人物。她自1861年成功“空降”之后,迅速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“管理艺术”。首要任务便是清除异己,如同整理冗员一般,肃顺等顾命大臣便这样被“优化裁员”,权力尽数收归己有。接下来,她与恭亲王奕䜣上演了一出精妙绝伦的“办公室政治”。先是利用其才能,继而巧妙架空,再后干脆利落地罢黜,整套流程娴熟流畅,堪称“职场厚黑学”的完美教案。

至于“经营策略”?慈禧女士确实屡屡出手“并购”。然而,中法之战后虽未割地,却丧失越南控制权,留下了“不胜而胜”的诡异注脚;甲午海战更是一场灾难性的“商业合作”,不仅巨额赔款,连苦心经营的北洋舰队也一并“注销”。她对此却显得颇为豁达:赔款只管签单,割地只管提笔,仿佛公司账目不过是她手中随意涂抹的废纸,而公司信誉,更是不值一提的虚名罢了。

在关乎“公司存续”的战略投资上,她更是特立独行。当光绪皇帝试图引进“维新鲜血”,推动“技术升级”时,慈禧女士以雷霆手段果断“叫停项目”,直接将这位年轻CEO“软禁处理”,另在隐秘处办公。而她自己的“团队建设费”,则慷慨地投入颐和园工程——这宏伟的“总部新址”不仅耗尽了海军军费,更如同一个华丽而空洞的泡沫,在帝国垂危的残喘中闪闪发光。

她的“危机公关”更是令人叹为观止。义和团闹剧本已荒诞不经,她却能进一步将其升级为对十一国的“宣战”,最终只能签下4.5亿两白银的“违约金”《辛丑条约》。然而,这位“总经理”在漫天烽火中竟能安然回到紫禁城,甚至留下大量肖像照片,其心理素质之强悍,可谓古今罕见。

最终结果? 慈禧女士以无与伦比的手腕,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公司总经理宝座上稳坐了四十七年之久,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。她确实达成了个人“KPI”——牢牢把握权杖。代价却是整个公司基业彻底崩坏,帝国最终“破产清算”。

她离去后,那份“招聘启事”却仿佛带着嘲讽的余音,在历史的尘埃里微微晃动:若论牢牢抓住权柄本身,她无疑是个“成功”的经理人;然而在引导帝国命运这一宏大责任前,她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“帝国掘墓人”——一边优雅地握着权杖,一边精准地挖着坟墓。

慈禧太后(1835年11月29日—1908年11月15日),叶赫那拉氏,咸丰帝妃嫔,同治帝生母。自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,开始垂帘听政,实际掌控清朝最高权力长达四十七年(1861-1908)。其间历经同治、光绪两朝,对内镇压太平天国、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、利用义和团;对外历经中法战争、甲午战争惨败,签订《马关条约》、《辛丑条约》等丧权辱国条约。其统治时期以顽固保守、穷奢极欲、权术手腕著称,加速了清朝的衰落与崩溃。1908年11月15日,于光绪帝去世次日病逝于仪鸾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