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202年冬,项羽兵败垓下,突围至乌江畔,拒渡江东,自刎而死,时年三十一岁。
Continue reading...大佬独白
琵琶辞
公元前33年,王昭君奉汉元帝诏命出塞和亲。行至汉匈边界雁门关,回望故国疆域最后一次行汉礼辞别。此独白即作于登车北去前,秦筝弦咽之际。
Continue reading...汨罗绝唱
公元前278年,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,流放中的屈原闻讯后悲愤交加,于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。这段独白展现了屈原在殉国前的精神世界,表达了他对楚国灭亡的悲痛和对理想的幻灭。
Continue reading...墨谏
王羲之在东晋永和九年(353年)预见到殷浩北伐危机时的忧虑与无望。他力谏会稽王司马昱,指出北伐时机未到,恐将导致将士骸骨铺路、家园再闻新丧的悲剧。然而,众人心炽热如焚,无视其谏言,最终北伐以失败告终。
Continue reading...马关春帆楼残墨
公元1895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,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马关与日方谈判,最终签订丧权辱国的《马关条约》,主要内容为清廷承认朝鲜独立、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、赔偿日本军费等。
Continue reading...圣玛利亚修道院墙前的独白
1495-1498年,达·芬奇在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创作壁画《最后的晚餐》,面临颜料剥落、技法困境及外界压力,同时艰难捕捉叛徒犹大的形象。
Continue reading...大洋上的赌注
1492年哥伦布首航横渡大西洋途中,船队持续西行逾月不见陆地,船员日益焦躁,哥伦布面临巨大压力与生死抉择。
Continue reading...狱中独白
苏格拉底在雅典被囚禁并判处死刑,罪名是腐蚀青年和不敬神明。他在临终前辩白,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死亡的无所畏惧,认为死亡可能是长眠或通往彼岸的旅途,并强调美德不可交易。
Continue reading...临终之思
1519年5月2日,达芬奇在法国安布瓦兹的克洛吕斯城堡逝世前夕,反思一生未竟的艺术与科学探索,包括持续修改的《蒙娜丽莎》和大量未整理成书的手稿。
Continue reading...在安纳波利斯的抉择
1783年12月23日,乔治·华盛顿在安纳波利斯议会厅向大陆会议辞去大陆军总司令职务,主动交出兵权。他在演讲中强调自由民族应约束武力,将权力和平归还民选代表,为美国共和政体奠定基石。
Continue reading...